close

 

農曆的十二月稱為「臘月」,於是農曆十二月八日就稱為「臘八」,「臘八」原意是祭祀祖先和神靈,祈求豐收、吉祥和避邪。

臘八節起源於佛教,相傳這一天是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,故又被稱為「佛成道節」,所以各個寺廟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日。

十二月八日這一天早晨,各寺廟會舉行法會,由法師誦經為人消除災禍,祈求平安,有些寺廟舉行浴佛會,並將煮好的臘八粥,請善男信女們食用,相當熱鬧而富有人情味。

 

起源與歷史

吃臘八粥的習俗據說傳自印度,相傳釋迦牟尼未得道前,曾獨自坐在菩提樹下,每日只吃一麻一米,後人不忘佛祖成道前所受的苦難,便在十二月八日這天,吃粥以為紀念。而自宋朝以後便開始盛行起來,當時民間有所謂「臘八日」,在臘月八日這天,每座寺廟都要準備「五味粥」敬拜佛祖,完後再分贈給善男信女,大家相信吃了五味粥便可以保佑身體健康。宋朝大文學家蘇軾,就曾大力提倡吃臘八粥,認為可以延年益壽。

相傳清代的臘八盛典極為隆重。宮內有一口古銅大鍋專用熬製臘八粥。粥料品種繁多。據史料記載,每鍋粥用小米12石,雜糧、乾果各50公斤,乾柴5000公斤,共熬6鍋。第一鍋供佛,第二鍋獻給皇帝及宮內,第三鍋給王公大臣和大喇嘛,第四鍋給文武官員和封在各省的大官吏,第五鍋分給雍和宮的眾喇嘛,第六鍋作為施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鼓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